這公然挑釁的標題是為了幫助我們深入重點問題:我們如何透過營商有效地利用資源來延伸神的國度呢?我們又該在哪裡進行呢?這篇簡短的文章將告訴我們一些好的原因,要讓人去理解和成為真正的企業家,並創造有利於中小型規模企業發展的環境。中小企業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大多都會接受這定義:企業要符合中等市場資本要求,並聘請二十名至二百五十名員工。以下就是例子。
無論是“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小型企業是健康國家的經濟骨幹,這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是完美的。經濟和道德發展沒有必然的關係。然而,在漫長的歷史裡,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一個充滿活力且有眾多中小企業的國家往往會經歷一些積極的社會經濟變革,這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小型企業也為正規的經濟部分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這反過來有助於創造和令重要的稅基增加,並把它投放社會上如醫院、學校、道路和其他基礎建設所需。
此外,雖然筆者並非毫無批判性地擁護特定的政治制度為“出路”,但通常一個健全的稅基和參與(“民主”)的行政機關發展與公義和良好的政府都是相關的。反之,任何失敗或正在步入失敗的國家(經濟、社會、政治上)都有中小企業明顯受到干擾,甚或中小企業基本上是不存在,至少可以說是造成衰落的一個主要因素。
中小企業即使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也似乎有很好的表現,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一日《經濟學人》報導:
“與來自歐洲的最大企業的暗淡前景相反,許多中小企業的形勢是謹慎樂觀的。德國一個擁有超過四百萬中小企業的主要聯合組織預計,他們成員今年的銷售只會縮減2%。政府預計其整體經濟將縮減6%,可見德國知名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已遠超過該國的整體經濟。上個月的一個調查訪問了八百零四個法國中小企業,發現其中一半以上預期將在二零零九年會收支平衡,或收入有所增加。
歐洲的中小企業(員工少於二百五十人的公司)總共聘用了八千八百萬人,占私營公司總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二。由於大公司將許多工作外判到國外以降低成本,規模較小的公司作為國內雇主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小型企業,其增長的動力和能力有限,但當中也有高增長且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得到適當的經營,有可能成為明日之星。”
然而這些觀點都需要與另一個普及、很受歡迎的觀點並列,這就是他們往往會毫不猶豫地(在作者的觀點中)透過非政府組織和商業團體來努力推廣微型企業。微型企業是否真能長遠幫助貧窮的國家呢?那為什麼孟加拉(以微型企業著名的國家)仍舊長期貧困?而臺灣(中小企業的國家)卻是那麼富有?像前者那樣的國家要如何更注重中小企業才能有更具果效的影響力?
米爾福德·貝特曼(Milford Bateman)教授在“金融時報”(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寫了一篇文章,這是關於微型企業作長遠宏觀策略的風險。
“簡單地說,越多當地儲蓄與小額信貸相關,該國或該地區的經濟越是停留在貧困落後的狀態中。這是一個“小額信貸不變的規律”。只是著眼於孤立的微型企業成功的個案對經濟發展根本就起不了作用。小額信貸受到支持是因為壓倒性的政治或意識型態的理由—— 完全不是因為經濟的因素。”
貝特曼教授將孟加拉與其他亞洲相對較富裕的國家對比:
“東亞國家透過把他們的儲蓄大力投資在認真、以增長為導向的可持續經營的專案上,使國家得到輝煌的發展。因此,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許多東亞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孟加拉差不多,但之後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就遠遠超過了孟加拉。經濟學101確切地指出,儲蓄對於國家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但前提是要將其投入增長和能提高生產率的項目上。如果這些儲蓄都投入到人力車、小食亭、三十個雞場、貿易商等等,那麼該國根本不會得到發展,也不可以持續改善貧困。”
彼得·豪斯蘭(Peter Heslam)博士在劍橋大學進一步就這問題發表意見:
“雖然正在發展的社區變得更願意肯定商業是有正面潛力,但這往往只包括微型信貸和公平貿易。然而,私人股權投資和跨國公司的核心活動更具長遠的意義,尤其是對促進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所需的條件。中小企業對就業、財富和機會的創造扮演全球重要的角色,它對經濟增長中的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作出正面貢獻。”
對此,我們要多提出一個觀察,微型企業家(所謂)對大型企業活動所需要的領導、管理和創造就業的角色和責任,他們大多都不擅長,或者沒有特別興趣。儘管這對他們的家庭的培育有關鍵意義,但他們是否被呼召,或是適不適合做更大型的企業領導又是另一回事了。
豪斯蘭博士評論到:
“有些人可能在想創業是不是合乎聖經的。但如果創業意味著創新、判斷和承擔風險,拋開亞伯拉罕、雅各和大衛這些人物的缺點不說,他們反映出了強烈的創業特質。然而,最初的創業模型是在舊約一開始便發生,拉開帷幕的是神,祂充滿創新意念、智慧的判斷和願意冒險的態度,特別是創造人類,並請他們來一同做地球的管家的風險。”
重要的是,除了社會經濟的變化,在堅定的基督徒商人的領導下的中小企業,對傳播福音和福音的公信力作出了貢獻。從我們的經驗看來,嘗試在敵對的環境中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分享福音,通常會被社會及屬靈的猜疑、驕傲、嫉妒和恐懼阻礙。中小企業作為一個宣教的戰略,在這方面有重要的優勢。即使沒有數百個,至少也有幾十個潛在的家庭可以在一個不具威脅、自然的工作環境中,那裡福音的價值和真理能夠彰顯,也連接和訓練新舊的信徒。當然,問題的癥結是中小企業無論在哪方面都必須名副其實地做可信的見證。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呼籲教會和全球的營商使命運動更加注重培育和扶持企業家和中小型企業,而這也是神所託付他們的。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全球營商宣教智庫」為營商宣教下的定義
-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